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配施不同类型肥料对土壤磷有效性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解决磷在玉米生产中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再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处理(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裂区为耕作处理,包括免耕(NT)、旋耕(RT)、深松(ST)、深松+旋耕(SRT);再裂区为施肥处理(施磷肥、有机肥,不施肥)。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及配施肥料显著影响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和完熟期的生物量积累和土壤有效磷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磷素利用效率。施磷肥或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玉米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且有机肥的效果显著优于磷肥。耕作处理显著影响不同土层有效磷含量,对0~20 cm土层有效磷影响表现为NT>ST>RT>SRT,而对20~40 cm土层有效磷的影响相反,表现为SRT>ST>RT>NT;耕作处理对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为SRT>ST>RT>NT。深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更能影响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同化,最终影响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耕作方式和施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玉米生物量积累、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磷肥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SRT为最佳处理组合,能够促进磷素吸收利用,提高玉米生物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籽粒产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