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开埠通商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兼有自然和经济属性的经济区域的形成。本文借助对民国时期留存的大比例尺专题地图——1936年中华民国邮政舆图的数字化处理,复原了全球化早期中国的城市网络空间结构。通过空间聚集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到,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的规模上承明清江南“六府”,下启80年代以来长三角核心区的规划范围。以上海为核心,以江苏、浙江为辐射范围的网络空间结构关系在民国时期已初具雏形。长江三角洲区域网络空间结构的古今对比和解读,有助于我们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历史背景、历史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接当下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指明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