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年5月26-27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了主题为"为了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灾后重建学术回顾"研讨会,期望走过了10年的汶川灾后重建,能够为各类自然灾害地区的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为雄安新区等样板城市的建设工作,分享讨论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原建设部副部长、时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在主旨发言中说,地震一发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建设问题迅速与中国建筑学会沟通,作为理事长在第一时间明确表示,要带领学会全力以赴参与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宋部长指出,灾后的恢复重建是一种特殊的建设活动,今天我们面对生机勃勃、富有特色的北川新县城,共同认识、全面梳理、认真总结北川重建工作的作法和经验,同样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职业担当;北川模式不仅适用于灾后重建,对于其他新城区以及老城的更新改造都有借鉴意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时任北川新县城规划工作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李晓江感慨万千,他在主旨发言中简单地回顾了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的工作模式,并特别强调灾后重建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它有非常清晰的服务对象,而且这个对象是一个遭受了巨大灾难的群体,这是和其他所有规划建设最大的不同;由此激发出来的复杂的感情,使得这种倾情的创作有了成功的基础。他提出未来城市规划应秉持对社会、经济、文化和可持续这4个维度的关注,社会和专业机构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来总结提高减灾、防灾、应急和重建的体制机制方法,使整个国家在灾难中走向成熟。崔愷院士的主旨发言从回忆开始,他说北川新县城的建设一晃已经过去10年了,今天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值!说到感悟,崔院士提出了善意、理想、智慧3个关键词。他指出,在抗震救灾这个紧急而压力巨大的任务面前,能建成现在这种理想的人居环境,避免了各种常见的城市病,就是因为在大灾之后的特殊情况下,所有人对这个城市的建设都充满了善意;北川新县城建设也赋予了规划师和建筑师反思中国城市问题、实践职业理想的机会,将出于善意和责任感而迸发出的巨大智慧应用到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精心打造出了一个趋于完美的新城市。崔院士认为北川新县城建设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转折点,在规划层面上它实践了规划机制和理念上的创新,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对地域建筑、绿色建筑、文化自信等方面不仅有思考更有了尝试,这些都对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未来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建筑创作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最后,崔院士表示作为建筑师很愿意继续长久地为北川服务,未来北川在城市生活治理和产业策划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北川能继续良好地发展并越来越有活力,这里的人民能够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地震"后唯一因地震和地质原因而异地重建的县城,重建工作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完成,不仅实现了一座功能齐全、温馨宜居、并具有羌族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新城,同时也是对城市发展和规划设计理念的一次全面探索和实践。在地震10年之后,用更加平静、理性的态度对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的工作模式和规划设计理念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对城乡规划建设行业灾后重建和新城建设的能力提升,对中国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及发展模式的探索和思考无疑会有所启发。为此,会议期间,本刊主编崔愷院士特别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川新县城规划工作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李晓江、副指挥长朱子瑜作了深入对谈,以飨读者。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中国工程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