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勇; 周南进; 谢正兴; 熊水印; 陈江; 吕农华; 王崇文
来源: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6, (03): 193-198.

摘要

目的研究壳聚糖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Hp)作用。方法(1)采用打孔法检测了不同浓度、pH值、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Hp的抑菌作用。(2)建立BALBc小鼠Hp感染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①对照组;②PPI组;③AM组;④AM+PPI组;⑤壳聚糖组;⑥壳聚糖+PPI组;⑦壳聚糖+AM组;⑧壳聚糖+AM+PPI组。分别给予上述药物每日2次灌胃,共2周。停药后4周,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胃黏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Giemsa染色。结果(1)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3株Hp标准菌株具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在pH6~4范围内,随pH值降低,抗菌作用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pH值为4;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的抗Hp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强度依次为DD70壳聚糖、DD88.5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1%~5%浓度范围内羧甲基壳聚糖抗Hp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0.5%~2%浓度范围内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抗Hp作用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Hp感染的小鼠,以上8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0%、0%、41.7%、58.3%、58.3%、66.7%、83.3%、91.7%,其中③~⑧组的Hp清除率显著高于①和②组(P<0.05),⑧组的Hp清除率还显著高于③组(P<0.05)。Hp定植密度研究发现,各组之间Hp定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定植密度在③~⑧组显著低于①和②组(P<0.05);⑥~⑧组显著低于③组(P<0.05);⑧组显著低于④组(P<0.05)。结论壳聚糖和其衍生物对Hp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Hp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pH值对壳聚糖抗菌作用的影响最为明显,在pH值6~4范围内,壳聚糖的抗Hp活性随着pH值的下降而显著增强;壳聚糖在体内有抗Hp作用,并与AM有协同作用。

  • 出版日期2006
  • 单位北京航天总医院;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