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tip arthroplasty,THA)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approach,PLA)术后患者血清生物学层面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60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其中26例采用直接前侧入路,3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3、5天晨起同一时间段空腹静脉血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清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DAA组与PLA组手术前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髋臼假体外展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CRP、IL-1、TNF-α的水平均较术前第1天升高,于术后3d达高峰,3d后开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与PLA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CPR、IL-1、TNF-α、CK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但DAA组术后IL-1、TNF-α、CK水平明显低于PLA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d患者血清中CRP、IL-1、TNF-α及CK水平达到高峰,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d是抗炎治疗的关键时期;IL-1、TNF-α、CK在DAA组表达水平较低,提示DAA较PLA拥有着更小的软组织损伤,术后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程度更低,并且DAA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DAA治疗效果优于PLA。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