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令语的解读和新界定

作者:徐飞; 范琳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5(01): 111-116.
DOI:10.16800/j.cnki.jqustss.2019.01.019

摘要

祈令语作为儿童语言发展中最早出现的言语行为,借助非言语性的刺激促使说话者产生新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故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祈令语的界定,进行了激烈批判。此后,学界致力于祈令语界定的完善,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界定分别建立在已形成操作(EO)和动机化操作(MO)之上。然而,学界对祈令语仍有较大的误解,鲜有研究深入解读祈令语。更为重要的是,MO基础上的祈令语的界定,仍可进一步完善。鉴于此,通过系统阐述祈令语的界定和分类,在综合相关学者的观点及祈令语泛化中MO和区别性刺激(SDs)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尝试将祈令语重新界定为:祈令语是一种言语操作反应,其形式受制于MO,SDs决定其是否出现,无须直接训练亦可出现新的祈令形式—反应泛化。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