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 自1934年德国学者Schrader合成第一个有机磷杀虫药(OI)——特普(TEPP)来,有机磷杀虫药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其应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极为广泛,但其生产,使用及人们的生活过程所造成的中毒已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常见死因之一。在有机磷杀虫药中(OIP)诊断治疗过程中,对其酶学变化意义的认识还有一些误区。本文就OIP所致常见主要酶的变化意义作一探讨。1 胆碱酯酶机体内胆碱酯酶有两类。一方真性胆碱酯酶,即乙酰胆碱酯酶;其二,假性胆碱酯酶,又名丁酰胆碱酯酶,两者生理作用不同。1.1 乙酰胆碱酯酶(CHE)乙酰胆碱(ACH)是体内众多具有

  • 出版日期2004
  • 单位莒南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