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仕达; 苏楠; 王嗣予; 沈颖娟; 栾俊庆; 石磊; 于双杰; 刘利敏; 王福生; 孟繁平*
来源: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2, 12(01): 26-33.
DOI:10.3877/cma.j.issn.2095-1221.2022.01.005

摘要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MSCs)输注治疗熊去氧胆酸 (UDCA)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PB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影响UC-MSCs疗效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8月至2017年10月接受UC-MSCs输注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29例。患者均以4周为间隔给予3次外周静脉输注细胞1.0×106个/kg。通过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UC-MSCs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患者临床症状、肝功指标和Child-Pugh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巴黎Ⅰ标准”作为疗效标准,评价患者UC-MSCs治疗后的疗效应答情况,比较有效患者及无效患者基线临床症状和肝脏功能差异,分析影响UC-MSCs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年龄;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两组UDCA治疗时间、激素治疗时间、实验室数据等,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c2检验比较性别、临床症状和Child-Pugh分级等指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影响UC-MSCs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例患者在治疗后因合并严重感染出现高热,所有患者未出现UC-MSCs相关严重不良事件。UC-MSCs输注后与基线相比,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281.00 (182.50,428.50)比201.00 (149.50,402.00)]、γ-谷氨酰转移酶 (GGT)[156.00 (73.00,390.00)比84.00 (43.50,312.50)]、总胆固醇(TC)[5.10 (3.14,7.69)比3.94 (3.00,6.01)]均下降 (P < 0.05)。其中,9例 (31﹪)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达到“巴黎Ⅰ标准”,与无效组患者基线相比,有效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93.50 (77.75,100.75)比53.00 (46.00,78.00)]、ALP[342.00 (237.25,516.00)比185.00 (152.50,295.50)]、总胆红素(TBIL)[58.50 (33.45,69.33)比13.10 (11.25,20.25)]均下降(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BIL是影响UC-MSCs疗效的重要独立因素[HR为0.817 (95﹪CI:0.715 ~ 0.935),P < 0.05]。结论 UC-MSCs输注对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耐受性良好,部分患者肝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血清TBIL是影响UC-MSCs治疗疗效的独立重要因素,提示在疾病进展早期TBIL较低的阶段进行UC-MSCs治疗可能有效改善和减缓患者疾病进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