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词学尊体意识从北宋中后期开始萌芽,南渡后得到更多人响应。元明时期文学整体观念日益高涨,肯定词之立言载道功能,为清代词学尊体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清代词学尊体运动中,清初满族词坛的尊体意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康熙皇帝在词的创作实践和词学理论方面均有建树,这和处于社会顶层的满族宗室、贵族对词体的尊重和提倡,共同构成清初文坛上独特的词学风景。清初满族词坛以纳兰性德、曹寅、岳端等人为代表,推尊词体,作词严守词本体规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反对诗余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诗词文体不同,但词与诗、赋同样具有抒情言志、寄托比兴、讽谏劝喻的作用;崇尚自然真切的雅正词风;尊重词体韵律的严整性,维护词体的特殊性。清初满族词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以词体为尊,而且无论创作者、接受者还是批评者都达成共识,促进了清初满族词坛的繁荣,也极大地推动了清词的中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