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氢骆驼蓬碱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蓓; 高惠静; 巩月红; 文丽梅; 卢帅; 王建华*; 赵军*
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9, 14(09): 1038-1049.
DOI:10.13350/j.cjpb.190911

摘要

目的研究去氢骆驼蓬碱干预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索该药物对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培养发育至成微囊。取10只微囊做空白对照组,另以每鼠50个微囊的剂量腹腔注射接种BALB/c雌性小鼠80只,建立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于感染5个月后B超检测成模性。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阿苯达唑(ABZ 50 mg/kg体重)剂量组、去氢骆驼蓬碱(HM)高(89.4 mg/kg体重)、中(44.7 mg/kg体重)、低(22.35 mg/kg体重)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期间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生存情况;于治疗结束后,分离各组小鼠囊泡,称量囊湿重,计算囊重抑制率;眶动静脉采血,检测血细胞,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制作小鼠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实验小鼠成模率为90%,模型组小鼠腹腔、肝脏等部位均出现多个单一性包囊,体重显著增加(P<0.01);HM组小鼠包囊缩小,钙化灶程度较其他治疗组明显,体重显著降低(P<0.01),生存率增高(P<0.01)。各药物治疗组囊湿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HM高剂量组囊湿重(4.38±1.03)g与ABZ组(5.84±0.79)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低剂量组囊重抑制率63.42%,与ABZ组的6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分别为70.12%和72.33%与AB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处理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CD8+ T细胞水平升高(P<0.01),(IL-2、IFN-γ的水平升高(P<0.01),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WBC及Neu、Lym、Eos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检查各药物治疗组肝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显著减轻。结论去氢骆驼蓬碱显著抑制小鼠细粒棘球蚴的发育,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亚群调整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自身免疫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虫体生长。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