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简称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与大便性状的相关性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住院的患者共299例,根据有无肠息肉分为肠息肉组202例和无肠息肉组97例,根据大便性状有无改变分为大便性状改变组161例和非大便性状改变组138例。分析肠息肉与大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结果显示,202例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脾虚湿瘀证92例(45.54%)、肠道湿热证71例(35.15%)、气滞血瘀证39例(19.3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息肉组与无肠息肉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胆囊病史、血脂异常、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OR=2.17,95%CI:1.15-4.10,P=0.017)、年龄(OR=1.03,95%CI:1.01-1.06,P=0.008)、Hp感染(OR=2.18,95%CI:1.20-3.94,P=0.010)、BMI≥25 kg·m-2(OR=2.52,95%CI:1.34-4.74,P=0.004)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肠息肉与大便性状改变的相关性:大便性状改变患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64.60%(104/161),其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为主,占39.42%(41/104);且以多发性息肉为主,占86.54%(90/104);大小多在1~10 mm之间,占88.46%(92/104)。肠息肉患者中大便性状改变者占51.49%(104/202),而且以腹泻患者居多,占31.68%(64/202)。【结论】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虚湿瘀证为主。大便性状改变患者的肠息肉检出率高,且以管状腺瘤为主;肠息肉患者中大便性状改变患者占比高,且以腹泻患者居多。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Hp感染、BMI≥25 kg·m-2是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