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国家专利数据库数据挖掘归纳分析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然后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高频核心药物治疗UC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检索并提取“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1年12月10日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复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PubChem等数据库,挖掘药物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GeneCards、Drugbank和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获取UC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找到药物靶点与UC靶点的交集,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作用靶点;KOBAS 3.0网站和Metascape平台寻找核心作用靶点富集的通路和功能。[结果]国家专利数据库共筛选得到175项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包含576味药物,排名前6位的高频核心药物分别为:甘草、黄连、白术、黄芪、白及、白芍;这6味药物共涉及129个化合物、931个相关作用靶点,挖掘出治疗靶点111个、核心靶点23个;通过富集分析得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164条,基因本体(GO)生物工程716条,GO细胞组分13条,GO分子功能31条。[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UC总以清热燥湿、健脾益气为主,疏肝理气、利水渗湿为辅。核心药物治疗U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是通过调控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ATA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6、IL-1β、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JUN等靶点,及AGE-RAGE、IL-17、炎症性肠病(IBD)、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发挥的作用,为后续扩展UC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研究思路,为中医药防治UC的应用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