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瑞常、恭钊、夑清、延清、三多都是清代江浙地区的蒙古族诗人,在他们的诗歌用韵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吴语方音特点。借助数理统计等方法,其近体诗和古体诗均可划分为18韵部。近体诗阴声韵中尤侯鱼相押,灰咍二韵也保持着紧密联系;阳声韵中东钟、江阳、庚青三部通叶;入声韵中[-k]尾被较多地保存下来。古体诗最典型的特征是合韵现象频繁,不仅[-m]尾音与[-n]尾音通叶,而且[-n]尾与[-?]尾也存在混押。这一研究不仅为清代的语音研究积累了新材料,也为清代蒙汉交融的程度提供了新的判定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