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分为无动脉狭窄组、仅颅内动脉狭窄组、仅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组。比较各组之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 05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 年龄(60.73±11.36)岁, 男性1 213例(59.1%);无动脉狭窄组973例(47.4%), 仅颅内动脉狭窄组493例(24.0%), 仅颅外动脉狭窄组367例(17.9%), 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组221例(10.8%)。组间比较显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钠、血镁、果糖胺、空腹血糖、白蛋白、球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与无动脉狭窄相比, 年龄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OR)1.01,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3~1.02;P=0.011]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OR 1.11, 95%CI 1.06~1.16;P <0.001)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年龄较大(OR 1.04, 95%CI 1.02~1.05;P<0.001)、合并冠心病(OR 1.43, 95%CI 1.00~2.04;P=0.0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22, 95%CI 1.05~1.42;P=0.011)和纤维蛋白原(OR 1.26, 95%CI 1.07~1.47;P=0.004)较高是发生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年龄较大(OR 1.06, 95%CI 1.05~1.08;P<0.001)、合并高血压(OR 1.85, 95%CI 1.27~2.69;P=0.001)和糖尿病(OR 1.80, 95%CI 1.22~2.66;P=0.003)、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OR 1.10, 95%CI 1.02~1.17;P=0.008)、果糖胺(OR 1.36, 95%CI 1.05~1.78;P=0.02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1.24, 95%CI 1.02~1.51;P=0.034)较高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喀什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