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2002~2016年生长季CO2通量对气温日较差的响应

作者:祝景彬; 张法伟; 李红琴; 杨永胜; 王春雨; 张光茹; 罗方林; 贺慧丹*; 李英年*
来源:科学通报, 2021, 66(01): 85-95.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日较差(amplitude of diurnal temperature, ADT)的减小将会对高寒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研究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2002~2016年生长季(6~9月)ADT在日、月、年尺度上对CO2通量影响,为预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果表明, 2002~2016年的生长季中,最高气温(maximal air temperature, MaxTa)和最低气温(minimal air temperature, MinTa)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 ADT没有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 Re)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趋势.高寒草甸整个生长季总NEE、GPP和Re平均值分别为–230.4±17.3、668.8±25.5、438.3±27.5 g C m–2,表现为较强的碳汇.在月尺度和年尺度上,高寒草甸生长季ADT对NEE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日尺度上,整个生长季的逐日NEE与ADT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01),阈值为19.8°C;但是,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6~9月的日NEE与日ADT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整体上,仍能说明高寒草甸ADT的增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碳固持,暗示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ADT的减小将会削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