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原位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作者:张圆圆; 易立文*; 谢炳庚; 李秋平; 刘程爱; 于娟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2, 41(01): 156-165.
DOI:10.19658/j.issn.1007-2802.2021.40.092

摘要

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上的虎头崖矿床是典型的多金属矿床。本文运用原位微区硫、铅同位素分析方法,对该矿床Ⅱ号脉、Ⅵ号脉不同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和Ⅶ号脉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数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并分析矿床类型。结果表明,Ⅱ号脉、Ⅵ号脉黄铜矿、黄铁矿的δ34S值为+5‰~+6.76‰,平均6‰,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岩浆,并受围岩影响,两矿脉硫同位素均值的差异,可能与围岩中硫的不同及参与成矿的程度有关;Ⅶ号脉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值分别为38.410~38.504、16.627~15.656、18.552~18.583),铅同位素增长曲线图显示铅同位素散点主要分布于造山带和上地壳铅演化线范围内,反映Ⅶ号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通过硫同位素的变化范围并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虎头崖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