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叶移植修复四肢电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9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19例四肢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1例,年龄20~58岁。共37个Ⅳ度创面,面积3.0 cm×2.0 cm~40.0 cm×8.0 cm。设计并切取股前外侧多穿支皮瓣,以旋股外侧动脉各穿支为轴心将皮瓣分叶后移植于扩创后四肢创面,将血管干或分叶后皮瓣穿支血管与受区血管分别吻合。一次手术修复多处创面时,使用各皮瓣分叶分别修复;一次手术修复单个较大不规则创面时,将各皮瓣分叶拼接或错开摆放覆盖创面以适合创面形状。针对伴远端血运障碍患肢,利用皮瓣供血分支重建血运,必要时另取适当长度静脉移植。观察重建血运改善情况;统计手术次数、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数、皮瓣分叶数与面积、每次手术吻合血管数、供瓣区处理情况、每次手术时长、术后皮瓣分叶并发症及存活情况;随访时,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评价上肢功能,按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调查患者对每次手术效果的满意度。将手术分为一次修复1个创面的单创面组和一次修复2个及以上创面的多创面组,比较2组手术中每次手术吻合血管数、供瓣区处理情况、每次手术时长、术后皮瓣分叶存活情况;另将手术分为伤后7 d内手术的早期组和伤后7 d及以后手术的晚期组,比较2组手术术后皮瓣分叶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末次随访时上肢功能评分和患者对每次手术效果的满意度。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5例伴手或手指远端血运障碍患者行血管移植后血供恢复或明显改善。19例患者共行21次手术,切取21个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形成46个分叶,每个皮瓣分成(2.2±0.4)叶,皮瓣分叶面积4.0 cm×3.0 cm~24.0 cm×13.0 cm。每次手术吻合动脉2.0(1.5,3.0)条、静脉3.0(2.0,3.0)条。6个供瓣区取刃厚头皮移植修复,15个供瓣区直接缝合。每次手术时长(8.9±1.7)h。术后2个皮瓣分叶发生出血及血肿,5个皮瓣分叶发生局部感染,处理后好转;4个皮瓣分叶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治疗后2叶存活,另2叶坏死改行其他方法修复;其余皮瓣分叶均存活良好。每次术后随访3~60个月,四肢皮瓣覆盖区域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20个受累上肢功能评分为85(63,90)分,患者对每次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4.4±0.7)分。多创面组14次手术共获得30个皮瓣分叶,分别修复30个创面;单创面组7次手术共获得16个皮瓣分叶,拼接后修复7个较大不规则创面。多创面组与单创面组手术中每次手术动脉或静脉吻合数、每次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0、0.081,t=0.180,P>0.05),供瓣区植皮情况、术后皮瓣分叶存活情况相似(P>0.05)。早期组10次手术共获得22个皮瓣分叶,修复18个创面;晚期组11次手术共获得24个皮瓣分叶,修复19个创面。早期组和晚期组手术术后皮瓣分叶血肿、感染、血管危象发生情况以及存活情况相似(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每次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1,P>0.05)。早期组手术末次随访时9个上肢功能评分为90(85,97)分,明显高于晚期组11个上肢的80(40,85)分(Z=2.431,P<0.05)。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叶后适合用于四肢多个电烧伤创面的同时修复,以及单个较大不规则创面的修复,具有供区损伤小,修复质量好的临床优点;早期皮瓣移植手术有利于改善电烧伤患肢功能。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 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