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物图画是对人物形象的再现,其发展过程应置于人物再现的范畴内来审视。早期的人物再现属于"类"的再现,受制于技术水平及神秘主义认知,以个体为对象的人物再现的难度较大。《国语》记载越王勾践"写范蠡之状"的故事,以及出土帛画表明,至迟在战国时代,再现特定人物已成为一种潮流。而这种潮流的形成,离不开君主意志、用途可控等因素对形象再现禁忌心态的抵消。伴随着战国秦汉的集权趋势,各级官府越来越多地采用人物图画的方式来引导社会思想。由于成为图画的对象意味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物图画的接受度遂在秦汉时代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