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铜矿区植被组成及植物铜含量

作者:彭晓春; 杨兵; 董家华; 陈志良; 吴彦瑜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02): 250-25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2.02.001

摘要

对长江中下游的4个大型铜矿区(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区、湖北铜山口铜矿区、安徽铜官山铜矿区和江苏伏牛山铜矿区)进行了土壤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各矿区土壤中含铜量极高,平均值范围为3 810~8 633 mg/kg,高铜可能是限制植物定居的因素。4个矿区均形成了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良好植被,调查共记录高等植物种67种,隶属27科60属,共有的优势种包括海洲香薷、蝇子草、鸭跖草、头花蓼。4种优势植物的分布、植物体内铜含量与土壤中铜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它们都有一定的铜指示作用,并且这些植物的单优群落或者它们的集合具有更高的指示价值。综合植物体铜含量及其对应土壤中的铜含量,认为海洲香薷、鸭跖草、蝇子草、头花蓼4个共有优势种以及酸模叶蓼、滨蒿、蚤缀、瞿麦等都是铜耐性植物,特别是前4种,即4个矿区所共有的优势植物种群更适于铜污染土壤的植被重建和植物修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