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厥阴病篇探析

作者:王学林; 王鹏; 王亮; 李绍旦; 杨明会*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5(05): 459-464.

摘要

《伤寒论》之厥阴病争议甚多,笔者在古今伤寒学者对厥阴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厥阴之义和西医学对厥证的研究成果,发现从津液亏虚和阴阳进退两个维度认识厥阴病有其合理性。把厥阴病看成是津液亏虚基础上、阴尽阳生时阴阳进退之状态,则《伤寒论》第326条和乌梅丸可以分别作为厥阴病的提纲证和主方。阴阳进退和与之伴随的津液消长使厥阴病呈现出动态性与多相性,厥利呕哕诸证可以看作是同一病机条件下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表现,或可作为厥阴病的重要补充。厥阴病的本质是津液和阳气的特点决定的,而不应只关注病位或寒热错杂,其阳气的进退和津液状态的协调与否是厥阴病向阴阳传变或出现热化证、寒化证、自愈证的内在原因。阴阳虽无所不包,津液的状态也是其应有之义,但厥阴病有显著津液亏虚,通过强调津液状态与阴阳特点能较好地阐释厥阴病的规律,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