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语境下警察执法受到群众话语的深刻"塑造",主要表现为角色设置、行为要求和治安模式三个方面。执法人员是服务群众的"勤务员",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时,执法人员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命令为辅,同时要注重依靠群众,公安部门也要着力建构社会化的治安模式。群众话语的"塑造"可以增强执法合法性,影响执法人员对强制措施的内在偏好,同时解决基层执法能力不足的困境。但是,中心工作机制、传媒监督的异化、执法考核的"结果主义"导向等因素可能会扭曲群众话语的"塑造"作用,导致强制措施与说服教育的畸轻畸重。转型背景下的警察执法对群众话语具有了更大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延伸群众话语作用范围,丰富群众话语内涵,创新群众话语作用机制,同时更要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