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选择适合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的高水平消毒方法,探索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在消毒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根全新的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随机分为对照组(n=1)及次氯酸组(n=3)、过氧乙酸组(n=3)、低温等离子组(n=3)3个实验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将各实验组支气管镜模拟临床吸痰操作后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非完全浸泡方式洗消,次氯酸组、过氧乙酸组及低温等离子组分别采用次氯酸浸泡法、过氧乙酸浸泡法及低温等离子灭菌法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3、5、45 min。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和细菌培养法评价消毒效果。结果 ATP生物荧光检测显示,次氯酸组、过氧乙酸组5轮次消毒后支气管镜管腔采样液的相对发光单位(RLU)值为16~179,均<200,两组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低温等离子组2轮次消毒后支气管镜管腔采样液的RLU值为675~4 532,均>200,消毒合格率为0。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显示,次氯酸组、过氧乙酸组支气管镜5轮次消毒后管腔采样液的菌落计数为0~6 cfu/件,消毒合格率为100%;低温等离子组支气管镜2轮次消毒后管腔采样液的菌落计数均>20 cfu/件,消毒合格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实验组每轮次消毒后支气管镜的图像质量、插入部远端弯曲度、负压吸引力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将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预处理后,使用次氯酸浸泡消毒法及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法均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目的,且不影响支气管镜的使用性能。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与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性高,可快速评判可抛弃便携式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