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沉积环境、沉积体系和成煤环境分析,发现成煤模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存在多样性特点,其中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是区内主要成煤模式。煤相组成以干燥森林沼泽相和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其次是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较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和低位沼泽(芦苇)相。认为沉积环境决定煤岩微相,控制了煤岩的生气能力。解决了困扰沁水盆地多年的3#煤层下部"软煤"成因问题,认为其主要是低位(芦苇)沼泽相演化形成。同时,尽管煤层气的富集、成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对该区煤层气井生产状况分析表明: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是煤层气富集高产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图9表1参9

  • 出版日期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