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生产工艺优化及代谢分析提高产量

作者:李云龙; 唐文俊; 白成海; 黄明志*; 储炬; 庄英萍
来源: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 44(06): 679-686.
DOI:10.13461/j.cnki.cja.006706

摘要

青霉素作为第一个被应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至今仍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产黄青霉补料分批发酵的传统工艺中,青霉素合成速率在100h左右开始快速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后期倒种和后期补盐两种工艺优化策略,对传统工艺加以改进。结果表明,后期倒种工艺中,发酵250h后仍具有较高的青霉素合成速率,但后期倒种使大量仍具有较强青霉素合成能力的菌体流失,造成严重浪费。后期补盐工艺中,发酵终末青霉素总产量以及产物对糖得率分别较原始工艺提高了28.46%和34.55%。对细胞代谢途径及菌体形态等的进一步探讨表明,传统工艺发酵后期包括磷源及金属离子在内的痕量营养物质的不足会影响菌体的生长,并且抑制前体氨基酸及NADPH的合成,从而造成了青霉素产率的下降,菌株自身的发酵效率潜力依旧可以挖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