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公共性理论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公”,而对“公”的讨论是奠定在“私”的基础之上,本文尝试从“私人”概念切入,由“私”及“公”,在公私关系的关照中辨明公共性理论的内在逻辑,从而指认理论的文化非普适性。在此基础之上,从中国语境下独特的“私人”概念出发,看在中国社交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中“私人”是如何在数字空间中被孕育和生成的,指出数字空间的公共性交往在实践上的可能性,并不必然陷入西方理论上的困境。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