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克拉屈滨、吉西他滨、阿糖胞苷、白消安(CLGAB)联合预处理方案在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同期临床对照试验,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行ASCT的3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处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卡莫司汀/苯达莫司汀/司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联合方案预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CLGAB方案预处理。比较2种预处理方案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不良反应、造血重建效果、移植后疾病缓解及患者生存情况等。结果 2组采集到的单个核细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7,P>0.05)。2组采集到的CD34+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预处理后均达到Ⅳ度骨髓抑制,观察组患者预处理后达Ⅳ度骨髓抑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PLT)植入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移植期间应用血小板生成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PLT最低值、粒细胞缺少持续时间、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时间、输注PLT数量及输注红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热、腹泻、口腔黏膜炎、肝损伤、低血钾、出血及心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Ⅲ/Ⅳ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性疾病及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 15例(100.0%),早期总反应率(ORR)为100.0%(15/15);对照组患者获得CR 15例(78.9%),部分缓解1例(5.3%),疾病稳定1例(5.3%),疾病进展2例(10.5%),早期ORR为84.2%(16/19);2组患者早期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和死亡病例,患者的PFS率和OS率均为100.0%。对照组3例患者复发,1例因疾病进展死亡,患者的PFS率和OS率分别为84.2%、94.7%。2组患者的PFS率、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GAB预处理方案杀伤肿瘤细胞效果理想且预处理毒性可耐受,造血重建较快,早期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恶性淋巴瘤ASCT可行、有效的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