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刘丽; 康安; 刘春样; 田磊; 刘志辉; 沈洪*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7(01): 47-53.
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47

摘要

目的探究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DSS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称小鼠体质量,量取结肠长度,制备结肠病理切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和TNF-α的水平,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结肠肠道内容物中丁酸、异丁酸的含量,基于16S rR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小鼠粪便菌群的构成及丰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表现为体质量下降,脾脏肿大,结肠长度缩短(P<0.05~0.01),结肠组织中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1),肠道内容物中丁酸、异丁酸含量下降(P<0.01),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发生变化。清肠化湿方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脾脏肿大减轻,结肠长度增加,肠道病理损伤改善,结肠组织IL-6和TNF-α水平降低,肠道内容物中丁酸、异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失衡的肠道菌群被调节趋向正常组水平。结论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内丁酸和异丁酸含量、降低促炎因子IL-6和TNF-α水平等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