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国志》里的王朗仁爱孝廉、忠君爱国、沉着冷静;《三国演义》里的王朗则麻木不仁、卖主求荣、张脉偾兴,形象判若天渊。参照《三国志》《三国演义》及其他相关史料,究两者迥然相异之缘由,委实与作者的立场有关。王朗以孝侍师,陈寿知音识趣,令陈寿对主张废止“肉刑”的王朗好感倍增;王朗身侍多朝,与陈寿的处境相似,因此陈寿在描写王朗的形象时,倾向褒扬同病相怜的他,从而寻求慰藉。罗贯中深受程朱理学的忠义思想影响,故在《三国演义》把王朗等贰臣批得一文不值,以满足审美相同的时代读者之阅读需要。

  • 出版日期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