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弃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Biolog生态平板法,分析开垦前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分布及团聚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变化,从而评价人为开垦对弃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弃耕地开垦增加了各土层>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增加范围在3%~18%。弃耕地开垦前后土壤均以0.25~0.053 mm团聚体比例最高,与其它各粒径团聚体差异显著(P<0.05)。开垦后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显著高于弃耕地。弃耕地<0.053 mm团聚体微生物群落AWCD显著高于>0.25 mm各粒径团聚体,开垦后各粒径团聚体微生物群落AWCD关系为:2~1 mm>0.25~0.053 mm>1~0.25 mm>(<0.053 mm)>(>5 mm)>5~2 mm。开垦增加了>0.25 mm团聚体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而<0.25 mm团聚体却相反;开垦后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微生物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弃耕地,而土壤微生物优势度指数均低于弃耕地,其中在5~2、2~1、1~0.25 mm和0.25~0.053 mm四个粒径中更为显著。开垦前后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对6大碳源利用强度存在着差异,弃耕地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对多聚物的利用率最高,开垦后其优势碳源转变为碳水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开垦前后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在PC1上出现差异。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影响土壤团聚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主要碳源。总体来说,开垦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