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空间意义的叠写与地方认同成为乡村旅游空间实践和乡村振兴中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新问题的出现对乡村空间实践中多元主体如何进行理性协商提出了新的诉求。以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村"石头的遭遇""权力的草坪""搬迁新寨子"为分析对象,对旅游背景下翁丁空间意义的叠写与地方认同进行了剖析。认为:①在增长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双向塑造的地理空间实践中,翁丁正经历着从"地方性空间"向"流动性空间"的转向,以旅游为媒介的流动性力量以及不同主体的空间诉求,正在重塑着翁丁社会文化和关系的空间生产。②翁丁原生公共空间塑造的秩序具有集体意识,但目前空间意义的叠写带来了地方的差异化认同,地方正在从"自然式认同"转向"分裂式认同",作为民族团结和认同结构优化的切入点,需要逐步过渡到以主体间性和民族间性为特征的"理解式认同"。③空间意义的叠写和地方认同的分裂容易引发多元主体间的价值取向之争和地方意义的虚无主义,为此需要积极形成空间道德实践的价值指引,以避免发生激进的乡村旅游空间实践现象。未来乡村旅游空间实践,应避免以一类主体掩饰另一类主体的情形出现,公共空间的人地关系、空间主体的构成方式、地方的可见性以及不同主体道德规范的协商、妥协与让渡,是新时代乡村旅游空间实践不能忽略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