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性和安全性,选取64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为随访观察对象。给药方法:负荷量,第一周每天0.6g,第二周每天0.4g,维持量每天0.1~0.2g。结果:随访1.7±1.6年。有效52例(81.3%),复发7例(13.5%)。22例出现不良反应(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发作时间和诱因、以及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为影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胺碘酮对于白天发作、且与劳累或生气等因素有关的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OR6.22,P=0.05),服用ACEI或ARB可能有助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OR21.65,P=0.03)。甲状腺功能异常9例(14.1%),心率减慢8例(12.5%),恶心、厌食2例,光过敏1例,皮疹1例,复视1例,嗜睡1例,咳嗽及肺部阴影各1例。结论:①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相对安全;②胺碘酮对于多于白天发作、且与劳累或生气等因素有关的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③ACEI或ARB可能有助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